兰州新闻网_931730资讯信息网

儒家唯稳,法家图变!一文读懂儒家与法家的本质区别

儒家唯稳,法家图变!一文读懂儒家与法家的本质区别

作者:余云开

翻开中国历史,其实就是儒家法家的纠葛史,两者一直充当着社会演变的幕后推手。而道家、释家、墨家等只是在这两家的眼皮底下混日子。

一直以来,儒家与法家,始终水火不相容,相互抗争、嘲笑、讽刺、攻击。而不像与道家、释家那样,虽然各自王婆卖瓜,但也有共通共融的地方。

儒家就像一个脾气温和的人,处处与人和好,重视人与人的关系,利益是在关系之下的产物,而法家却像一个冷酷无情的人,整天扳着脸,将利益摆在台面上,一丝不苟,凡事严格按照规矩来,毫无人情味。

儒家与法家有着非常鲜明的敌对情绪,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儒家唯稳,法家图变

儒家所有的思想、言行、行动都站在“稳定当前状态”的前提下,法家则是站在“改变当前状态”的前提下。

所以,这就注定了儒家和法家,成为了两个永远不能合作的对手。

那么,儒家和法家,哪家的治理模式更强,或者说对于社会更有用?

让我们回到历史当中,秦朝原来只是一个小国,但由于法家代表人物商鞅变法之后,逐渐富强起来,成为了强国,随之吞灭六国,成为一家独大。

或许,也许正是因为有这次靠法家成功的先例,所以才会有了秦始皇坑儒这种匪夷所思的举动。

也许很多人会说,看来还是法家厉害,秦朝的例子不就摆着吗。

但且慢,事实上,强大的秦朝只是存在了十五年就灭亡了。其灭亡的导火索就是一个“暴”字,社会治理太残暴了。那么残暴的根源,就离不开那些冷酷无情的法家所制定的那些为了强国(实质是为了皇亲国戚的利益)而不惜损害百姓的政策法规。

秦朝之后,在汉朝中期,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从此一家独大,被历代皇帝作为主流文化。前面说了,因为儒家注重的稳定状态,所以皇帝们自然需要自己的江山永远稳固,用儒家是自然的选择。

但且慢,这并不能说儒家终究比法家强,如果是这样的话,历史就不会有改朝换代这件事了。

通常情况下,每一个朝代都是在初中期由儒家主导,只有到了这个朝代的末期,法家才会抬头,开始寻求变法图强。因为国家面临危险了,一个是经济崩溃的危险,一个是外敌入侵的危险。但归根结底是经济崩溃的危险,因为经济没落,代表着国家没落,那么才会让外敌有机可乘。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北宋王安石变法失败,导致北宋经济下滑,直接影响了军事力量的建设,由而被金国消灭。此外,清朝时期戊戌变法失败,也导致了八国联军入侵中国。

归根结底,儒家和法家都不具备全面治理社会的全面性、终结性。

儒家因为强调社会利益和忽视个人利益,当“存天理,灭人欲”得以大行其道时,也压制了人性的动力,即西方经济学强调的个人欲望推动社会发展的力量。

另一方面,儒家过分强调道德教化和自觉意识,忽视了完善公正的法律体系有助于定分止争的功效。

再一个是儒家过分强调社会和谐稳定,不可避免的在一切事上采取保守态度,由此容易形成了僵硬固化的发展状态。简单说,就是没有创新,那么也就没有经济发展,这就必然导致经济下滑。

那么,法家则太过于强调用“刑罚庆赏”来治理社会,法家并不强调道德功能,但这样的话就需要领导者具有极高明的智慧、且有公正无私的心才能践行,如果任意自己的心意来“刑罚庆赏”,就会带来更大的麻烦。就像一家企业老板,如果你做不到公正明确的赏罚,一次不公,便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此外,法家还有一个重大的缺陷,就是强调法的秩序而不惜牺牲个人正当利益,如果这个法是带有欺骗性和掠夺性的,那么法家的危害就出来了。就像今天的企业绩效主义,在所有层面为了公司的利益而不惜损害员工的个人利益,索尼正是因此被毁掉的。

也许有人会说,要是把儒家和法家融合起来,那就超强无敌了。

虽然从历史上来看,儒家和法家虽然存在着对立关系,但也存在着互补关系。

然而,两者的死结就在于人为的不可控因素,因为这两者的背后通常就是保守主义和激进主义这样活生生的人。而对立的根本,就在于谁也不愿意损失自身的利益。

儒家求稳的核心就是维护既得利益的形成模式不变,那么法家变法的目的,其实就是打破既得利益的形成模式,从新开始新的利益形成模式,本质一点说,是为了激进派利益的形成。

所以,儒家和法家并不是能不能融合的问题,而是这两拨人能不能放下各自利益的问题。

本文作者:云开书院(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700729039130198535/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