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新闻网_931730资讯信息网

总共65个上将,一个省即占了22人,缘何北洋上将多出直隶?

北洋军阀时期,共授予上将65人。若以籍贯计,居前三位者为直隶——22人、安徽——9人、山东——6人,直隶特别突出,占了三分之一,还不包括祖籍安徽却生于直隶长于直隶的冯玉祥,若把冯玉祥算进来,则多达23人。

为什么北洋上将中籍属直隶者远远多于其他各省呢?

首先,是因为北洋陆军诞生于直隶。

在清末,北洋新军即直隶新军,和云南新军、甘肃新军、浙江新军等一样,是一个省的军队,即直隶省的新军。

为什么是这样的呢?说来荒唐的让人难以置信,原来在清末普练新军之时,满清政府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建军计划,而是将军队建设的大权交由各省的督抚各自经营,到用兵之时再视情由各地抽调。于是,这时新军的训练也就是各练各的。也就是说,你四川就练你四川的兵,广东练你广东的兵,河南练你河南的兵,等等。直隶也是一样,当然也就只能练直隶的兵。

那为什么直隶新军又叫北洋新军呢?哎对了,在清末,北洋基本上就等于直隶。因为直隶总督同时兼任着北洋大臣,因而与其相关或与其辖区相关的许多事物便往往被冠以北洋二字,象什么北洋画报呀、北洋饭店呀、北洋大学呀等等。跟这股风一样,在同一块土地上编练的新式陆军,就象那些个画报、饭店、大学一样,也被冠以北洋二字,这大概在当时是一种习惯或时髦吧。与此相对应的,因为两江总督兼任着南洋大臣,而南洋大臣驻于江苏,所以江苏新军也称作南洋新军,只是南洋的名气不如北洋大而已。

总共65个上将,一个省即占了22人,缘何北洋上将多出直隶?

北洋新军的缔造者是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纪凯。袁世凯建军的初衷,当然不想仅仅局限于直隶一省。而按最早的设置,直隶总督是要节制直、鲁、豫三省军务,北洋大臣也是要兼管直、鲁、奉三省洋务的,但由于种种原因,历史演进到袁世凯任此二职时,除直隶以外,其他各省的军务与洋务已经很难插手,故其所练的新军,便主要局限在直隶一省而已了。

1904年,北洋常备军第1、2、3镇建成,分别驻于迁安、马厂和保定。1905年初,第4镇建成,驻南苑。同年夏,常备军更名为陆军。北洋常备军第1、2、3、4镇分别更名为陆军第2、4、3、6镇。也是在这一年,由袁一手操练之京旗常备军改称陆军第1镇,也驻保定。后再由第4镇分出一部,与武卫右军先锋队合组而成陆军第5镇,驻山东济南、潍县。至此,北洋六镇次第编成。

建成后的六镇,除第5镇常驻山东,第3镇一度驻节东北外,至清亡为止,北洋军的大部,也一直都驻在直隶。北洋六镇的骨干源于最早的2、3、4、6这四个镇,所以,一直到清亡为止,从干部体系上说,北洋军就是直隶军。

其次,是因为北洋建军之初的各级骨干直隶籍居多。

因最初袁世凯建军于直隶的小站,所以他挑选建军骨干,除淮军中的旧友外,更多便是天津武备学堂毕业的学生。天津武备学堂系前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所创,也和当时或稍后开办的如广东水陆师学堂、江南陆师学堂、湖北武备学堂等一样,并非全国性质的武备学堂,其生源只局限在受直隶总督节制的淮军及驻防直隶各绿营弁兵中遴选,袁用这批学生作北洋建军的骨干,自然就奠定了直隶人占多数的根基。如冯国璋、王士珍、曹锟、陈光远、蔡成勋、李纯、田中玉、王怀庆、赵玉珂等直隶籍武备生,便都是在北洋建军之初被袁吸呐的,后来这些人都官居上将。

袁世凯接掌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后,于保定又创办了一系列军官学校。其中最著名的,即北洋速成武备学堂。说来同样的荒唐,即直到这个时候为止,清政府也仍然还没有一所属于中央的全国性质的武备学堂,军官的培养也还是各省办各省的,因而北洋速成武备学堂的性质,也就和南洋陆军讲武堂、四川速成武备学堂、广东随营将弁学堂、云南陆军讲武堂等一样,并非全国性的武备学堂,而是直隶省一级的武备学堂。由于这一性质,就决定了它招生的范围,不可能是面向或兼顾全国的。当时,该学堂的招生限定了“土著六成,客籍四成”的原则,即生源中直隶子弟占60%,其他各省子弟共占40%。应该承认,这“土六客四”的招生比例,相对于四川速成武备学堂只招川人、广东随营将弁学堂只招粤人等情况来说,其兼容性是相当的可以了。但即使如此,其毕业生中,自然还是直隶人占绝对多数。以该学堂毕业的719人为例,在有籍可考的707人中,籍属直隶者即达535人,占全部毕业生的四分之三,排在第二位者为安徽,69人,第三位河南,59人,第四位山东,40人,第五位江苏,16人,都在百人以下,其他各省人数更少,都不足10人。

总共65个上将,一个省即占了22人,缘何北洋上将多出直隶?

所有这些早期毕业于保定各武备学堂的学生,其中的绝大多数被袁世凯北洋军所吸纳成为建军骨干。由于趋同的地域连带效应,滚雪球般又吸引更多毕业于其他军校的直隶籍军官加入进来。如留日归来的直隶籍士官生张绍曾、陆锦、蒋雁行、王汝勤、刘宗纪等,便是这个时候投身北洋建军的。这些后起之秀的加入,与早期加入的天津武备学堂毕业的前辈一起,就进一步巩固了直隶人在北洋军中占压倒多数的强势。

第三,是因为北洋陆军得以由直隶坐大操控了全国政权。

北洋陆军创建于直隶,参加者多直隶人,其实就和南洋陆军创建于江苏、参加者多江苏人、甘肃陆军创建于甘肃、参加者多甘肃人、四川陆军创建于四川、参加者多四川人一样,既不特殊,也不奇怪,但不同的是,北洋陆军坐大了。

由于主观客观多种因素的作用,在清末全国各省中,由袁一手缔造之北洋新军,如鹤立鸡群般异军突起。截止到辛亥前,全国共练新式陆军14个镇(师)、18个混成协(混成旅),另禁卫军两协。这其中,北洋拥有6 镇之多,即第1至第6镇,另加受其完全控制的禁卫1军。北洋六镇以外,其余8个镇则分布于8个省,即湖北一个镇-第8镇,江苏一个镇-第9镇,福建一个镇-第10镇,四川一个镇-第17镇,云南一个镇-第19镇,奉天一个镇-第20镇,浙江一个镇-第21镇,吉林一个镇-第23镇,其他各省都仅练成1协或1标或几个营而已。

按说区区六镇真的不算多,但在军队建设极其荒芜的清末,这六镇精兵却无疑成为左右当时政局一支无敌的力量。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袁世凯多年的心血没有白费,当辛亥革命暴发的时候,清廷对南唯一可用之兵就只有这六镇,南方革命党唯一无法撼动者,也只有这六镇,于是,就凭籍这六镇虎狼之师,袁进退腾挪,纵横南北,先是迫使清帝逊位,后又当上民国大总统,终于实现了他成为一国之尊的梦想。

历史的纪元进入民国后,尝到了用武力夺取政权甜头的袁世凯进一步发扬武力,遂以起家的六镇为种子,大肆繁殖扩张,由六个镇而十数个师,而数十个师,由直隶一省而数省,而除西南之外的大半个中国,最终演成操控全国政权之军阀集团。袁死后,继其衣钵者段祺瑞、冯国璋、曹锟等继续其武力扩张的路线,军队数量更几倍十几倍地膨胀。军队多了编制就要增大,编制增大了所需的将领又随之增多,北洋建军之初加入该军的直隶籍军官学生便也水涨船高,纷纷成为军中重要角色。

1919年,北洋陆军速成学堂毕业生经十几年征战后,已有82人官至少将以上,这82人中,直隶籍54人,高达66%,第二位者安徽,10人,第三位山东,6人。既然少将中直隶人占如此绝对多数,随着北洋军的发展,这些人继续升官,升至上将后的情形自然也不会有太大变化,而实际上北洋后期升至上将的该学堂毕业生中,即仍以直隶籍居多,如齐燮元、郑俊彦、卢香亭、周荫人等。

总共65个上将,一个省即占了22人,缘何北洋上将多出直隶?

其实就这么简单,既然北洋建军源于直隶,其最初的骨干直隶人自然就多,随着北洋军的坐大,这批骨干成为高级将领的几率自然就大,就像大顺军、大西军将领陕西人占多数、太平军将领广西人占多数、湘军将领湖南人占多数一样的道理。

以上所说是主要原因。除了主要原因,是否也与燕赵自古以来的尚武之风和通过当兵步入仕途的传统有关呢?清季以来,全国累计产生武状元109人,直隶一省即占了41人,遥遥领先于其他各省(居第二位的省14人,第三位的省7人)。这或许也多多少少说明了点什么。

本文作者:牛戈文草(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83248557035618827/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