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新闻网_931730资讯信息网

真实的草船借箭,孙权用八字逼退曹操,与诸葛亮无关

一提及草船借箭,几乎无人不晓,它是《三国演义》中脍炙人口的经典故事。

赤壁之战前夕,孙刘两家联手对抗曹操,可是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能,经常无故为难他。

有一次周瑜要求诸葛亮,十天之内必须造出十万支箭,如果做不到就会受军法处置。

在普遍情况下而言,这个任务基本上不可能完成,可是诸葛亮不仅答应了,还表示“三天就够”。

真实的草船借箭,孙权用八字逼退曹操,与诸葛亮无关

诸葛亮向鲁肃调来二十只船,上面堆满草人,趁大雾的清晨攻击曹军水寨。

曹操生性多疑,不敢轻易出击,只得调来弓箭手射击草船,于是便有了十万支箭,这就是世人熟知的“草船借箭”。

可是《三国演义》毕竟只是小说,历史的主角并不是诸葛亮,而是孙权。

他亲自坐着一条大船冲向曹营,“借”来成千上万支箭后潇洒离去,最后还写了一封信,只有八个字,逼退了曹操大军。

真实的草船借箭,孙权用八字逼退曹操,与诸葛亮无关

赤壁之战时,曹操虽然被孙权和刘备击败,但是损失并不大,死伤的兵力大多是荆州降卒。

最关键的是,曹操依然占据这襄阳,保持着南下的主动权。经过五年时间的征战,曹操逐一平定南匈奴、公孙康、马超、韩遂等后,于公元213年攻打濡须坞。

孙权担心前线危机,也亲自赶来督阵,双方对峙了近一个月。这个期间,东吴借助水军之力,频频向曹军发出挑战,曹军水军实力不够,不敢轻易出水寨,大多时候都龟缩在军营里。

《三国志》有记载,“曹公攻濡须,权与相拒月馀。”

真实的草船借箭,孙权用八字逼退曹操,与诸葛亮无关

有一次,孙权想巡视前线,于是亲自坐着大船,从濡须口驶向曹军水寨。

曹操听探子回报,知道是孙权亲自前来,他不敢下令水军出击,担心其中有诈。但也不想让孙权在水寨前大摇大摆地走一圈,这样会大伤士气。

怎么办?于是下令弓箭手放箭,一瞬间上万支箭射在孙权船上,导致船身向令一方倾斜。

为了保持船身的稳定性,孙权下令调转船头,用另一面“接收箭雨”,使得船身平衡。

《三国志》有记载,“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

真实的草船借箭,孙权用八字逼退曹操,与诸葛亮无关

就这样,孙权的大船轻松地逃走了,离开时还向曹军击鼓奏乐,营中的曹操听到后,不由感叹地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两军对峙又过了数日之久,孙权给曹操写了一封信,信上只有八个字,“春水方生,公宜速去。”

意思很明白,说的是春雨绵绵,洪水将至,不适合北方人作战,还是速速退去吧。

曹操知道孙权说的是实话,虽然其中有嘲笑之意,但不得不下令撤军。

《三国志》有记载,“曹公望权军,叹其齐肃,乃退。”

真实的草船借箭,孙权用八字逼退曹操,与诸葛亮无关

为什么草船借箭的主角从孙权变成了诸葛亮?这全是罗贯中的功劳。

在《三国志》中,不论是文臣和武将,对他们事迹的描述都是平平淡淡,不能给世人留下深刻印象。

可是《三国演义》作为小说,为了传播和娱乐,打仗时添加了两将单挑的场面,这是为了突出将领形象。文臣用计谋之时,更是极其玄乎,比如“借东风”、“火烧曹营”等。

罗贯中为了拔高诸葛亮的人物形象,于是移花接木,把孙权的功劳放到诸葛亮身上。

真实的草船借箭,孙权用八字逼退曹操,与诸葛亮无关

除了三国演义外,历史上这类“嫁接”的故事并不少见,比如世人熟知的隋唐演义。

所以,如果想要真正了解历史,就应该读官修的《二十四史》和《清史稿》,有些野史也可以借鉴和参考。

至于小说和影视剧,只能是一种娱乐,千万不能当真。

(参考文献:《三国志》)

本文作者:趣味的历史(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705225057347568131/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