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新闻网_931730资讯信息网

射中关羽的毒箭,上面涂的可能是便便……

作者:热血三国系列页游

不知道有没有人和我一样,看三国电视剧,一到关羽刮骨疗毒的时候,忍不住头皮发麻皱起眉头。

射中关羽的毒箭,上面涂的可能是便便……

当然,这也体现了咱们的武圣大人过人的勇力和胆识,成为了三国故事里的经典一幕。

关羽一共起码中箭了三次,其他几次都安然无恙,唯有被曹仁射中的这次箭,需要刮骨的处理。

究其原因,重点还是在箭矢的毒上,那么究竟关羽中的是哪种毒箭呢?下面就让国老为大家分析分析

第一种要介绍的毒箭,涂的毒物叫“金汁”

金汁听着还听高贵,金光闪闪的,说直白点就是粪水。对于古人来说,便便可不仅是用来浇灌施肥的,战争时期,军队往往会将日常的产出的粪便进行收集。

射中关羽的毒箭,上面涂的可能是便便……

守城的时候,可以把它们混在滚烫的热水里,居高临下泼洒在敌兵的身上,开水烫破皮肤,粪便中大量的细菌负责让士兵感染发炎。

射中关羽的毒箭,上面涂的可能是便便……

用金汁浸泡的毒箭也是一样的原理,毕竟制造箭矢需要大量的资源,精确度也不像今天的枪炮那么高,而用上金汁沾染的毒箭之后,只要敌人被箭矢擦破皮,就面临感染病菌的威胁,大大提升的杀伤效率

不过从《三国志》中关羽的病历记载上看,射中他的应该不是便便箭:

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適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於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如果是病菌的感染,那关羽疼的可不是骨头了,应该是从皮肤到肉的溃烂炎症,也拖不到医生来刮骨,估计那条手臂就得截肢了。

射中关羽的毒箭,上面涂的可能是便便……

既然如此,就得找找其他的毒素来源了。这时候镜头一转,我们的用毒高手彝族兄弟有话要说。

中国彝族一直有提炼毒素的传统,其中动物毒素尤其凶猛,比如牛角蜂和七里蜂在自卫时由尾部蜇针释放的毒素,就曾经被用来制作毒箭。

射中关羽的毒箭,上面涂的可能是便便……

不过这个毒比较猛,关二爷真中了这个毒,且在手臂里的骨头上有残留,那症状就是呼吸紧张,窒息,休克之类的致命伤,按照当时的医疗水平,华佗来了也没用。

这时候,就得把目光转向更通用的植物毒素了。

植物中最毒的,是“箭毒木”。我们中国人,给这种树取了一个更为形象的名称——“见血封喉”树。

射中关羽的毒箭,上面涂的可能是便便……

其毒性之烈,可以从以下中毒现象中窥见一斑:

人畜被这样的毒箭射中,有一句话叫作“七上八下九倒地”,即上坡最多跑七步,下坡最多跑八步

我国西藏还有一种生长在海拔5000米高山上的植物,名叫“一枝蒿”。其茎磨成粉之后,就成了毒粉。为了验证毒效,可以将鸡的伤口洒上毒粉,随后抛向空中,鸡坠地即亡,毒粉就制作成功。

不过这些毒素不仅太强了,而且产地比较偏,不大可能是用在曹仁箭上的毒

综合多种典籍记载,可以判断关羽所在的中古时代,还有他所在的战场地域,决定了射中他的毒箭,最有可能是“乌头”毒箭。

射中关羽的毒箭,上面涂的可能是便便……

“乌头”,我国也称为“草乌”的,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植物毒素。乌头碱的毒性也比较大,常人只需口服3-4毫克,就会出现心慌、心悸、心律不齐的症状,严重者还会心脏骤停。

这种植物之所以有“乌头”之名,是因为其外形与乌鸦头相似。野生“乌头”叫草乌头,人工种植的“乌头”叫川乌头,而川乌头的侧根又名“附子”,都有毒。

用“乌头”榨汁,熬制成膏状,名叫“射罔”。再将这种“射罔”涂抹于箭头,即可制成“乌头”毒箭。《魏书》卷103记载,匈奴“秋收乌头为毒药,以射禽兽”。

罗贯中也是这样认为的。关于关羽到底中了什么毒,他在一千多年之后所写的小说《三国演义》中,虽然是猜测,但也说到了点子上:“此乃弩箭所伤,其中有乌头之药”。

射中关羽的毒箭,上面涂的可能是便便……

不过这里有个问题,中乌头箭其实有很好的解毒方法,按照关羽的身份,不应该拖这么久,还要刮骨这样的疗法。

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说“禽兽有中毒箭死者,其肉有毒。可以盐汁、大豆,解射罔毒也”;东汉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也记载:“鸟兽有中毒箭死者,其肉有毒,解之方:大豆煮汁,及盐汁,服之,解”。

射中关羽的毒箭,上面涂的可能是便便……

喝点东西就能解的毒,搞得这么大,说明第一次给关羽看病的大夫非常的不靠谱。

回头再看关羽“臂血流离,盈於盘器”让人肉疼的刮骨疗毒的样子,也不知道那位庸医兄弟,有没有被关二哥一刀给咔嚓了呢?

本文作者:蟠龙工作室(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708567866452476423/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